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Twitter Share To Plurk
2025-02-20
近日,知名藝人大S至日本旅遊,卻不幸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享年48歲,消息一出震驚許多人,也引發大眾對於流感併發重症危險性的關注。流感症狀與感冒症狀類似,容易導致民眾誤判,導致病程變化快速而錯過黃金就醫時間。但到底哪些族群是流感重症高危險群、什麼狀況該盡速就醫、哪些族群應優先接種流感疫苗,以下將一一說明公開。


流感不是感冒,出現這三大症狀應警覺是流感!

流感與一般感冒不同,其症狀來得又快又猛,甚至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導致死亡。雖然流感與感冒都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症狀,但是流感與一般感冒不同的是,其會引起「一燒(高燒)」、「二痛(明顯肌肉疼痛、頭痛)」、「三疲倦(極度疲倦)」等三大症狀,因此若是出現此三大症狀就須警覺是流感!!

proimages/shinanhealth/20250307流感重症/3月衛教學堂-流感2.jpg

流感併發重症是什麼?出現這5大流感重症症狀,盡快就醫

根據疾管署流感併發重症衛教資訊指出,一些人感染流感病毒後,可能會引起肺炎、腦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系統疾病等嚴重併發症,而需要住院治療,甚至死亡,此皆稱之為流感併發重症

有鑑於流感潛在的嚴重性,若當流感病情惡化,並且出現以下五大危險徵兆時,應儘速至大醫院就醫

  1. 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喘且明顯虛弱無力,可能是肺炎的表現
  2. 血痰或痰液變濃:血痰為肺部受感染時,血管破裂引發咳血的狀況
  3. 高燒72小時:若持續發燒超過3天未見改善,可能表示有肺炎或其他感染
  4. 持續胸痛或胸悶:可能與心肌炎、心臟衰竭或肺部感染有關
  5. 意識混亂或極度疲勞:可能是低氧血症或全身性感染的徵兆

proimages/shinanhealth/20250307流感重症/3月衛教學堂-流感3.jpg

不只老年人要注意!這六大類群都是流感重症高危險群

流感可發生在所有年齡層,人人都可能得流感。但因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及慢性病病人等流感高危險族群,一旦感染發病後容易引起併發重症,甚至導致死亡,因此更須提高警覺。分析國內近年流感重症及死亡個案中,約有7至9成有慢性病史,近3個流感季流感併發重症病例之慢性病以糖尿病(35)、心血管疾病(32%)及腎臟疾病(18%)為多。

  1. 65 歲以上長者:由於身體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罹患流感後容易引發肺炎等嚴重併發症,住院和死亡的風險也高於一般健康成人。
  2. 嬰幼兒:學齡前幼兒為流感重症高危險群,併發重症以肺炎為主,且腦炎等神經系統併發症機率也比成年人高。
  3. 孕婦因荷爾蒙變化、營養需求改變,以及孕期壓力等因素,會造成心肺功能受到影響、免疫系統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因此孕婦是感染流感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高風險族群。
  4. 患有氣喘或慢性肺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囊性纖維化):氣喘病患因呼吸道常處於腫脹且敏感狀態,感染流感所引起的呼吸道及肺部發炎,可能會誘發氣喘發作、加劇其症狀
  5. 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能力較低,而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病史的患者,感染流感後發生嚴重併發症或住院的風險較高。
  6. 免疫功能不全者:免疫能力較一般人不足,因此在感染流感病毒時會有較高的風險引起病毒性或細菌性之下呼吸道感染或續發性肺炎。

proimages/shinanhealth/20250307流感重症/3月衛教學堂-流感5.jpg

三大防護重點,遠離流感威脅

1.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維持手部清潔:勤洗手,用肥皂和水清洗至少20秒,尤其咳嗽或打噴嚏後更應立即洗手
-配戴口罩:在人潮擁擠或密閉空間,或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以有效防範飛沫傳播
-定期消毒:定期消毒手機、門把等高接觸物品,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補充關鍵四大免疫營養素:
-鋅:鋅可以促進免疫細胞發育,增強身體代謝能力
-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幫助抗發炎及氧化,增強免疫細胞分化
-β葡聚多醣:天然存在於酵母、菇類中的多醣體,可快速啟動體內內源性防護力
-蛋白質:蛋白質可修復身體組織並提升免疫功能

3.接種流感疫苗:
-每年接種一次:由於流感病毒很容易產生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稍有不同,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
-建議10月接種:接種流感疫苗較佳時間為10月,以利在台灣流感高峰期之前(約11月下旬到隔年3月),有足夠時間讓身體產生抗體

proimages/shinanhealth/20250307流感重症/3月衛教學堂-流感4.jpg

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