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農藥殘留怎麼辦?正確蔬菜水菜清洗原則大公開
2023-11-16

天天五蔬果,健康跟著我,是台灣政府長年力倡維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但是蔬果農藥殘留的新聞卻屢見不鮮,反而讓人覺得吃更多的蔬果其實反而吃下了更多的毒藥;甚至買回家的蔬菜水果,清洗2-3遍之後,即使表面已無髒汙,仍會擔心仍有農藥殘留。到底為什麼要使用農藥呢?該怎麼挑選才比較不會購買到農藥殘留的蔬果?蔬果買回家應該要怎麼清洗才能確保吃進肚的是健康而不是毒呢?現在就讓我們針對以上疑惑一一公開。
農藥好可怕,為什麼卻還是要使用農藥?
提到農藥,可能很多人會直覺將予「毒」、「臭」、「危險」等字眼連結在一起,也常見當農夫在噴灑農藥時,全身包緊緊以避免皮膚沾染到藥物,但為什麼農藥好可怕卻還是要使用農藥呢?
事實上,不只人會生病,植物也會生病;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也會因為遭受到病菌、昆蟲、天氣等狀況干擾,造成產量減產或無法收成,無法供應龐大的需求,因此噴灑農藥可以幫助:
- 農藥可以避免農作物被害蟲吃掉、避免感染生病的風險
- 完全不使用農藥,則有可能會使農產品價格上升
- 有機產品不一定會有穩定及好的收穫量能供應所有民眾的需求
簡言之,農藥的使用在維持蔬果的「質」與「量」的共同考量之下,相對 CP 值最高的方式,且目前政府皆有訂定農藥使用安全規範,在合理且安全的情況下使用。

哪些蔬果容易有農藥殘留?
當蔬果被噴灑了農藥之後,農藥其實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消散,因此使人們害怕農藥的主要原因就是擔心「農藥的殘留」。為避免擔心購買到農藥殘留容易超標的蔬果,則購買時應謹記以下三點大原則:
1. 搶收風險高
每當遇到颱風豪雨前,為減少災害造成的農損,搶收起來的農作物此時有可能灑的農藥還沒到安全採收期,農產品上的農藥殘留量就有可能超標,因此風災前後買的蔬果要特別注意清洗。
2. 連續採收風險高
連續採收的作物如小黃瓜、四季豆、茄子、豌豆或番茄等,可採收的部分與不能採收的部分同時存在同一株植物上,因此為了避免病蟲害,農藥會持續噴灑,甚至可能出現「今天噴藥,明天採收」的狀況,因此若有購買到這一類的產品,也需要特別注意清洗。
3. 當季盛產最好
當季盛產的蔬果不僅量大便宜、營養價值高,且也因為病蟲害較少,相對使用的農藥量就比較少。相比之下,非當季的蔬果由於在不適合的季節裡生長,抵抗力較弱,得要用到更多的藥劑保護,因此也會噴灑較多的農藥。

Ⓞ 第一步「浸泡」:
Ⓞ 第二步「沖洗」:
Ⓞ 第三步「切除」:

蔬果清潔劑,其實跟日常用的肥皂原理是一樣的,兩者都是屬於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因同時具有親水與親油的特性,透過利用其親油端與脂溶性農藥結合、其親水端與水分子結合把農藥帶走。

蔬果清洗三步驟:先浸泡、後沖洗、再切分(一泡二沖三切)
買回家的蔬果可以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建議,依照這3個步驟來處理:
Ⓞ 第一步「浸泡」:
- 將蔬果浸泡在清水中約3分鐘,讓表面的農藥溶於水中
Ⓞ 第二步「沖洗」:
- 打開水龍頭,以流動的清水沖洗蔬果,讓水流把表面殘留的農藥帶走。
- 沖洗時建議可以不時轉動蔬果的方向,確保水流能夠確實沖洗到各處。
Ⓞ 第三步「切除」:
- 將蔬果清洗乾淨後,使用刀具切除蔬果的蒂頭、根部等不容易清洗的凹陷部位。
- 注意,切除的步驟必須最後處理,以避免農藥汙染刀具。

清水就可以把農藥洗乾淨了?蔬果清潔劑是什麼?
其實,剛剛提到的「清水沖洗」是簡單有效避免農藥殘留的方法,然而農藥依劑型有差異,可以分為水溶性、脂溶性。相對水溶性,脂溶性農藥被水分解的效果比較差,因此若擔心「脂溶性農藥」殘留的問題,可以使用蔬果清潔劑清洗。
蔬果清潔劑,其實跟日常用的肥皂原理是一樣的,兩者都是屬於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因同時具有親水與親油的特性,透過利用其親油端與脂溶性農藥結合、其親水端與水分子結合把農藥帶走。